2016年10月28日至11月24日,經(jīng)過長期的籌備,國際科技史協(xié)會主席、英國愛丁堡大學社會人類學著名學者白馥蘭教授(Professor Francesca Bray)到本校為“跨文化學研究生國際課程班”講學。共五講,題目分別是《導言:技術作為一種文化》、《第一節(jié) 房子作為一種生活的機器》、《第二節(jié) 技術的親密性:古代與現(xiàn)代通訊技術》、《第三節(jié) 清潔與衛(wèi)生的技術:臟物與垃圾處理》、《第四節(jié) 手工藝與技術:中國與印度紡織業(yè)的比較》。白教授提出,何為技術?何為有意義的技術?乃至可以成為社會構(gòu)件的基本要素?今天的大多數(shù)人會說,是智能手機、機器人、空間探測儀和核武器等。不錯,這些耳熟能詳?shù)募夹g語匯與參與使用,帶來了道德價值、社會關系,以及身處高科技時代的社會存在感。然而,從古到今,塑造一個社會模式最深刻的技術活動莫過于文化,技術活動通過設計與空間切割構(gòu)建社會關系、將主體性和價值觀中的某些東西突出出來,她重點對中國傳統(tǒng)社會、當代美國加州社會和印度的三個個案開展跨文化分析。白馥蘭教授是難得一見的活躍在世界多學科領域的學術大師,她的到來,對提升我校、乃至國內(nèi)人文科學與科技史交叉研究的理論水平,對年輕一代高層人才的培養(yǎng),以及加強國內(nèi)高校與國際一流高校的互動都大有幫助。連日來,北師大文理科各專業(yè)師生、以及在京其他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師生,如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、中國科學院大學、中國科學院自然科技史研究所、北京科技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、中央民族大學、北京聯(lián)合大學等的多學科教師和研究生,紛紛前來聽講,單節(jié)課海報點擊率突破千人,其精彩演講受到中國師生的熱烈歡迎。

白馥蘭教授授課,董曉萍教授主持并翻譯。

白馥蘭教授授課現(xiàn)場座無虛席

白馥蘭教授與民俗學專業(yè)部分師生合影